郝曉婷 1 , 唐穎瑩 1 , 張齊 1,3 , 鄢波 1,2 , 吳波 1 , 周東 1
  • 1.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神經內科(成都 610000);
  • 2. 成都上錦南府醫院 神經內科(成都 610000);
  • 3.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臨床研究管理部(成都 610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前,全英文授課臨床醫學專業(Bachelor of medicine & bachelor of surgery,MBBS)留學生的招生規模日益增加,對其在華臨床教學實踐提出了新的要求。癲癇作為神經病學教學的重點內容,其規范性診治對采集病史的準確性具有極強的依賴性,極需對MBBS在癲癇的臨床教學實踐進行進一步優化。本研究創新性地結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實時翻譯技術及融合課堂,將MBBS留學生與中國醫學生同步授課,納入單中心三甲醫院神經內科臨床實習的中國醫學生及MBBS留學生67名進行問卷調查,橫斷面地評估融合課堂的必要性、融合課堂應該占有實習課堂教學總時長的比例、AI實時翻譯設備在實踐課堂應用的必要性、學生對AI實時翻譯設備期待。經IBM SPSS 26 軟件包統計,MBBS留學生及中國醫學生觀點基本一致,無統計學差異(P>0.05)。約49.3%~61.2%的學生認可留學生在癲癇臨床教學實踐中參加融合課堂的必要性,47.8%~59.7%的學生認可中國醫學生在癲癇臨床教學實踐中參加融合課堂的必要性,76.1%的學生認可在癲癇臨床教學實踐的融合課堂上使用翻譯設備的必要性,65.7%的學生對在癲癇臨床教學實踐的融合課堂上使用翻譯設備抱有期待。這提示我們在新時代5G網絡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基于AI實時翻譯技術的融合課堂可能在癲癇臨床教學實踐中具有重大的應用潛力,并可推廣至其它神經病學及醫學學科的臨床教學實踐當中。

引用本文: 郝曉婷, 唐穎瑩, 張齊, 鄢波, 吳波, 周東. 基于AI實時翻譯技術的融合課堂在癲癇臨床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癲癇雜志, 2023, 9(6): 517-520. doi: 10.7507/2096-0247.202310003 復制

  • 上一篇

    常見抗體類型的自身免疫性腦炎臨床特點及癲癇發作的相關研究進展
  • 下一篇

    DEAF1基因變異致Vulto-van Silfout-de Vries綜合征一例并文獻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