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討脊柱轉移瘤患者的手術切除與脊柱穩定性重建的適應證與效果。方法: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收治了脊柱轉移癌患者32例。腫瘤轉移部位:胸椎轉移22例,腰椎轉移7例,頸椎轉移3例。男性13例,女性19例。出現神經系統受損者27例,其中完全癱瘓者7例,不完全癱瘓者20例。全組患者均做了椎體切除、內固定術或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減壓內固定術或前后路聯合行360°脊椎切除固定一期重建脊柱穩定性。觀察術后局部疼痛緩解,神經功能恢復及脊柱穩定性情況。結果:隨訪時間為6~60個月,32例患者中,30例術后痛疼得到緩解。27例有神經功能損害的患者中,25例術后麻痹癥狀改善。3例完全癱瘓的患者中,2例在減壓術后ASIA分級提高了1~2個等級。術后影像學提示脊柱序列和椎間高度恢復。術后存活1年以上的患者22例,約占患者總數的69%。結論:外科切除與重建治療轉移癌所致椎體塌陷或不穩定造成嚴重的神經損害或機械性脊柱痛疼的外科療效肯定,能夠增加脊椎穩定性,提高生存質量。
目的 比較外固定支架與鎖定加壓鋼板(LCP)治療橈骨遠端die-punch骨折的療效及適應證。 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月,分別采用外固定支架和LCP治療橈骨遠端die-punch骨折32例36側,其中LCP固定19側,外固定支架固定17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致傷原因、骨折分類、傷后至入院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對塌陷的關節面均采取撬撥植骨的方法恢復橈腕關節,克氏針固定較大骨折塊。比較兩種方法手術前后掌傾角、尺偏角、橈腕關節面恢復情況、骨折愈合時間,術后腕關節活動范圍等。 結果 兩組患者手術切口均Ⅰ期愈合,無感染發生。患者術后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24個月,平均13個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時間、術后6個月X線片掌傾角、尺偏角兩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腕關節尺偏活動度分別為(20.8 ± 3.6)°和(18.0 ± 2.8)°,LCP組優于外固定支架組(P<0.05);LCP組和外固定支架組橈骨高度分別為(10.9 ± 2.8)mm和(13.4 ± 2.3)mm,Gartland-Werley評分分別為(5.3 ± 2.4)分和(8.4 ± 3.6)分,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于橈骨遠端die-punch骨折,LCP可提供有效固定及早期活動,但對于關節面的塌陷及橈骨高度的恢復,外固定支架固定可提供良好的支撐作用。對于嚴重die-punch骨折可聯合運用LCP和外固定支架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