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討塵肺并發雙側自發性氣胸的誘發因素、臨床特點和急救處理方法,以減少誤診和降低死亡率。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1月重慶市職業病防治院21例塵肺并發雙側自發性氣胸患者的臨床資料,男20例,女1例;平均年齡62 (46~65) 歲。發病緩慢者4例,突發起病17例。術前肺壓縮程度<30% 6例,30%~50% 10例,>50% 5例。二期塵肺7例,三期1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雙側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 結果 氣胸治愈13例,好轉5例;1例因持續漏氣轉外院行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好轉出院;2例因早期患者不愿意采用手術治療,而采用內科保守治療延誤手術時機,致急性呼吸循環衰竭死亡。胸腔引流管平均引流時間10.4 (4~24) d。隨訪17例,隨訪時間5~12個月,16例氣胸無復發,1例并發右側少量氣胸經保守治療痊愈,2例失訪。 結論 塵肺并發雙側氣胸患者多數突然發病,臨床癥狀有時不典型,易誤診,發生嚴重的缺氧和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從而危及患者生命;對明確診斷者及時行雙側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是救治成功的關鍵。
Citation:
孔新平,何珊. 塵肺并發雙側自發性氣胸21例臨床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13, 20(3): 365-366. doi: 10.7507/1007-4848.20130108
Copy
Copyright ?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of West China Medical Publisher. All rights reserved
| 1. |
鐘明, 鮑含誠, 王文舉, 等, 主編. 塵肺合并癥.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1993.132-138.
|
| 2. |
馬駿, 關研生, 衛曉鵬, 等, 主編.實用塵肺病臨床學. 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 2007.321-324.
|
| 3. |
林兆耆, 戴自英, 丁調杰, 等, 主編. 實用內科學.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4. 1053-1059.
|
| 4. |
張曉飛, 任守陽, 付吉敏. 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手術與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自發性氣胸的比較分析.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11, 18 (3):276-278.
|
| 5. |
陳永紅, 林海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自發性氣胸漏診、誤診臨床分析. 臨床肺科雜志, 2009, 14 (5):602-603.
|
| 6. |
于稚華. 煤工塵肺合并自發性氣胸30例臨床分析. 天津醫科大學學報, 2002, 8 (2):138-138.
|
| 7. |
陳灝珠, 李宗明, 王寵林, 等, 主編. 內科學. 第4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0. 122-127.
|
| 8. |
胡學飛, 陳昶, 魏寧, 等. 老年自發性氣胸合并肺大泡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治療.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08, 15 (5):397-398.
|
| 9. |
林道平, 主編. 現代呼吸病進展.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1995. 734-750.
|
- 1. 鐘明, 鮑含誠, 王文舉, 等, 主編. 塵肺合并癥.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1993.132-138.
- 2. 馬駿, 關研生, 衛曉鵬, 等, 主編.實用塵肺病臨床學. 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 2007.321-324.
- 3. 林兆耆, 戴自英, 丁調杰, 等, 主編. 實用內科學.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4. 1053-1059.
- 4. 張曉飛, 任守陽, 付吉敏. 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手術與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自發性氣胸的比較分析.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11, 18 (3):276-278.
- 5. 陳永紅, 林海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自發性氣胸漏診、誤診臨床分析. 臨床肺科雜志, 2009, 14 (5):602-603.
- 6. 于稚華. 煤工塵肺合并自發性氣胸30例臨床分析. 天津醫科大學學報, 2002, 8 (2):138-138.
- 7. 陳灝珠, 李宗明, 王寵林, 等, 主編. 內科學. 第4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0. 122-127.
- 8. 胡學飛, 陳昶, 魏寧, 等. 老年自發性氣胸合并肺大泡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治療.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08, 15 (5):397-398.
- 9. 林道平, 主編. 現代呼吸病進展.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1995. 73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