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觀察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聯合藥物治療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的臨床療效。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8月56例確診為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患者,隨機分為聯合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8例。對照組行胃鏡下套扎術聯合生長抑素、泮托拉唑;聯合治療組行內鏡下套扎術聯合生長抑素、泮托拉唑、普萘洛爾等藥物治療。觀察所有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患者1、3、6、12、18個月后隨訪,兩組近期再出血率、食管曲張靜脈消失率及復發率、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情況。 結果 聯合治療組曲張靜脈消失率、不良反應及并發癥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治療組近期再出血及食管靜脈曲張復發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聯合藥物是治療食管靜脈曲張出血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療效確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目的 比較股骨近端抗旋髓內釘(PFNA)與動力髖螺釘(DHS)兩種方法內固定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 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月分別采用PFNA、DHS治療高齡股骨間粗隆骨折(EvansⅠ~Ⅳ型)共68例,其中PFNA組36例,平均年齡81.5歲;DHS組32例,平均年齡82.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骨折分型、合并癥以及受傷至手術時間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結果 術后68例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26個月。與DHS組比較,PFNA組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FNA組骨性愈合時間短,但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DHS組出現1例髖內翻、1例拉力螺釘切出股骨頭頸,PFNA組出現1例主釘退釘,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術后1年PFNA組髖關節Harris評分顯著高于DHS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 PFNA與DHS兩種固定方法的骨性愈合時間短、術后并發癥少、髖關節功能恢復好,是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良好方式,尤其是PFNA能減少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手術創傷小,對高齡且不能耐受較大手術者可作為一種首選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