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gigg0"></table>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魏子涵" 2條結果
    • DEPDC5 基因突變與癲癇

      mTOR 通路對于神經元活性和大腦發育有重要作用,其活性異常與癲癇發生有很大的相關性。DEPDC5 是 mTOR 通路的重要組成之一,其最早發現是家族性可變灶局灶性癲癇的主要病因,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常染色體顯性夜間額葉癲癇和家族性顳葉癲癇等家族性局灶性癲癇、Rolandic 癲癇以及散發性局灶性癲癇也被發現與 DEPDC5 突變相關。近期發現 DEPDC5 也可能與全面性癲癇相關。文獻報道 DEPDC5 相關癲癇較為難治,部分患者伴有局灶性皮質發育不良、半側巨腦畸形,但具體機制尚不明確。DEPDC5 突變可能增加癲癇意外猝死的發生率。體內實驗發現 DEPDC5 的功能對于胚胎生長和大腦的發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體內外研究表明 DEPDC5 突變是通過增加 mTOR 通路的活性影響神經元形態及活性導致癲癇發生的。mTOR 通路抑制劑西羅莫司和依維莫司以及 DEPDC5 結構類似物或 DEPDC5 功能增效劑可能會改善 DEPDC5 相關癲癇的預后。此外,生酮飲食能降低 mTORC1 活性,可能對于 DEPDC5 相關癲癇的治療有較好的效果。文章將總結 DEPDC5 相關癲癇的表型,分析其致病機制并探討可能的有效治療。

      發表時間:2020-01-09 08:4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局灶性皮質發育不良與癲癇:局灶性皮質發育不良分類及診斷更新

      局灶性皮質發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屬于皮質發育畸形的一種,由神經元移行或增殖障礙所導致,是兒童難治性癲癇最常見的原因。2011年國際抗癲癇聯盟對FCD進行了詳細的分類,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和研究。但隨著遺傳學和病理學的快速發展,學者們對該分類不斷進行修訂,并建議增加遺傳學診斷內容,以獲得基因型-表型的綜合診斷。此外FCD的表型以及診治方案也在不斷的更新,本文對FCD分類方案的更新以及其發病機制、病理表現、臨床表型、診斷和治療的進展作一綜述,以期為FCD的規范診療提供一定參考。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 <table id="gigg0"></table>
  • 松坂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