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討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lla pneumoniae,hvKP)感染患者的臨床特征、診斷方法和治療過程,提高臨床醫生對 hvKP的認識。方法 回顧性分析1例hvKP感染患者的一般資料、影像學表現和治療方案,并進行相關文獻復習。結果 患者男,52歲,因發熱1+個月入院,入院CT提示:左肺下葉外基底段胸膜下占位伴雙肺散在多發結節,周圍型肺癌伴轉移?炎性?肝S6-7段占位,肝膿腫?痰及肝膿液培養均發現肺炎克雷伯菌,二代測序示肺炎克雷伯菌,故考慮為hvKP感染。根據藥敏結果先后調整抗生素為美羅培南(1.0 g 2次/d)聯合頭孢他啶(3.0 g 2次/d)、左氧氟沙星(0.5 g 1次/d)聯合頭孢他啶(3.0 g 2次/d)、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聯合阿米卡星治療,并予引流肝膿腫及胸腔積液后,患者癥狀、體征和影像學異常均明顯好轉,隨訪復查,病灶基本吸收。結論 肺炎克雷伯菌肝膿腫合并膿毒性肺栓塞患者,影像表現疑似肺癌伴肺內轉移。針對該類患者,臨床醫生應考慮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可能,盡早獲取病原學證據,同時關注hvKP常見的侵襲部位,結合藥敏試驗及抗生素藥效學/藥代動力學特點,選用合適的抗生素,從而改善疾病預后。
目的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頻繁急性加重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微生態的特點。方法選取2021年11月—2022年3月在貴州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住院診斷為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對亞組,第一對亞組為慢阻肺非頻繁急性加重組及頻繁急性加重組,第二對亞組為慢阻肺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組及不并呼吸衰竭組,使用16S rRNA高通量測序方法對患者進行痰微生態檢測,比較各亞組Alpha、Beta多樣性、細菌構成及相對豐度的差異。結果 慢阻肺非頻繁急性加重組細菌微生態多樣性、豐度均高于頻繁急性加重組;慢阻肺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組細菌微生態多樣性低于慢阻肺急性加重不并呼吸衰竭組,但豐度高于不并呼吸衰竭組。結論慢阻肺頻繁急性加重與合并呼吸衰竭與氣道微生態變化相關,在病情變化中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