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gigg0"></table>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王琍琍" 1條結果
    • 新生兒晚發敗血癥的危險因素及臨床特征

      目的 探討新生兒晚發敗血癥(late-onset septicemia,LOS)的相關危險因素、臨床特征及病原菌,以利于指導臨床診斷及治療。方法 收集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新生兒科 2015 年 1 月—2020 年 2 月收治的診斷為 LOS 的新生兒,設為觀察組;選擇同期出生住院未發生敗血癥的新生兒,設為對照組。分析兩組患兒的一般情況、危險因素等,并對 LOS 患兒的臨床表現、并發癥及病原菌進行分析。結果 共納入新生兒 182 例,每組各 91 例。兩組在機械通氣、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腸外營養、氣管插管、新生兒窒息、胎齡<37 周、出生體重<2.0 kg 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胎齡<37 周[比值比(odds ratio,OR)=3.010,95%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CI)(1.489,6.085),P=0.002]、腸外營養[OR=3.506,95%CI(1.681,7.312),P=0.001]是 LOS 的獨立危險因素。LOS 的臨床表現主要以體溫異常、喂養困難、黃疸、呼吸暫停、超敏 C 反應蛋白增高、降鈣素原增高為主;易并發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化膿性腦膜炎。LOS 患兒共培養出 74 株病原菌,包括革蘭陽性菌 49 株、革蘭陰性菌 21 株、真菌 4 株。危重及死亡病例主要為革蘭陰性菌感染。結論 引發新生兒 LOS 的危險因素多樣,其中胎齡<37 周、腸外營養是 LOS 的獨立危險因素。為避免 LOS 發生,應注重預防,加強無菌觀念,合理使用藥物。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 <table id="gigg0"></table>
  • 松坂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