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gigg0"></table>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李玉函" 2條結果
    • 胃潰瘍與胃癌發病年齡和生長部位及大小的比較

      目的:比較胃潰瘍與潰瘍型胃癌的發病特點。方法:對69例胃潰瘍與32例胃癌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二者好發年齡、胃鏡下變病部位和大小的差異。結果:63.7%胃潰瘍多發生于50歲以下患者,81.3%胃癌發生于50歲以上患者(P<0.01)。賁門部的胃癌是胃潰瘍的5倍(P<0.01);胃角部的胃潰瘍是胃癌的9倍(P<0.01);潰瘍型胃癌與胃潰瘍都易發生在胃竇,且檢出率相似。82.6%胃潰瘍直徑<3 cm,78.1%胃癌直徑≥3 cm(P<0.01)。結論:胃潰瘍與潰瘍型胃癌的好發年齡、生長部位和大小幾乎各不相同,這些發病特點對潰瘍型胃癌的早期診斷有一定指導意義。

      發表時間:2016-09-08 10:1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急診綠色通道在分檢地震傷員中的作用

      目的 分析“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不同時段地震傷員在我院急診科停留時間,探討急診綠色通道在分檢地震傷員中的作用,為救治特大災害傷員積累經驗。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至5月15日14時27分汶川地震傷員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科救治停留的時間,并分為震后24 h內、震后24~48 h和48~72 h三個時段進行比較。結果 震后72 h內我院收治傷員536例,其中24 h內收治傷員207例,傷員在急診科平均停留時間為129 min;24~48 h收治傷員104例,傷員在急診科平均停留時間97 min;48~72 h內收治傷員226例,傷員在急診科平均停留時間為86 min。第一個24 h與第二個24 h和第三個24 h比較,地震傷員在急診科的停留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但第二個24 h和第三個24 h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表明建立建全急診綠色通道,對加快應急狀態下傷員救治處理有重要意義。結論 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新綠色通道,使地震傷員在急診科的停留時間不斷縮短,保證傷員盡快得到專科處理,為搶救危重傷員贏得寶貴時間。

      發表時間:2016-09-07 02:0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 <table id="gigg0"></table>
  • 松坂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