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gigg0"></table>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易俊" 4條結果
    • 機器人輔助下食管胃吻合技術研究進展

      近年來,機器人食管癌根治術運用越來越廣泛,然而其中食管胃吻合步驟相對復雜繁瑣。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消化道重建吻合技術有端端吻合、端側吻合、側側吻合,其中吻合方法又主要分為手工吻合和機械吻合。主要的器械包括圓形吻合器、線性吻合器。食管癌術中食管胃吻合技術的選擇主要取決于腫瘤的情況及術者的偏好,使用不同吻合技術存在不同優勢及相應的限制,隨著吻合技術的改進和吻合器械的更新,已經有效地降低了食管胃吻合術后的并發癥發生率,但是術中如何安全高效的進行消化道重建仍面臨諸多困難。國內外學者都為此進行了許多探索,積極創建了各種重建方式,且已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不同的食管胃重建方式有相應的優缺點,現如今對于術中吻合方式的選擇主要根據術者的偏好,目前尚無統一共識,本文從吻合技術及吻合方法兩方面介紹機器人輔助下食管胃吻合技術研究進展。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達芬奇機器人在食管癌外科治療中的應用

      目的分析達芬奇機器人微創食管癌根治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5年6月我科行達芬奇微創食管癌根治術79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43例、女36例,平均年齡62歲。分析其臨床效果。 結果平均手術時間245(170~330)min,其中胸部手術時間為49(25~95)min,腹部手術時間為43(23~98)min;術中出血量75(20~310)ml,住院時間為10.2(7~26)d。圍手術期死亡2例,14例(17.7%)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平均每例患者清掃淋巴結20.7枚,其中胸部10.9枚,腹部9.6枚。 結論達芬奇機器人微創食管癌在技術上安全可行,并能降低肺部并發癥的發生,患者恢復快,損傷小。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達芬奇機器人食管癌根治術左側胸膜部分切除后縱隔引流管置入左側胸腔與置于縱隔內的效果差異

      目的探討達芬奇機器人食管癌根治術中部分切除左側縱隔胸膜后將縱隔引流管置入左側胸腔內的引流效果,并與傳統的縱隔引流管置于食管床內的方法進行比較。方法回顧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3月在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金陵醫院心胸外科由同一醫療組醫生行達芬奇機器人食管癌根治術9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78例、女18例,年齡52~79歲。所有患者均從右側進胸,術中部分切除左側縱隔胸膜。根據縱隔引流管置管方式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置于縱隔食管床內;觀察組經胸膜破口置入左側胸腔同時留置部分側孔于縱隔內。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左側胸腔穿刺或置管比例、吻合口瘺發生率及吻合口愈合時間、肺部感染等其它并發癥、術后疼痛評分以及住院時間。結果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和手術相關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因左側大量胸腔積液需再次胸腔穿刺或置管的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5.6% vs. 21.4%,P=0.020)。兩組吻合口瘺的發生率(3.7% vs. 7.1%,P=0.651)及吻合口愈合時間[(18.56±4.27)d vs. (24.33±5.48)d,P=0.304]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在肺部感染等其它并發癥發生率及術后疼痛評分等方面兩組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達芬奇機器人食管癌根治術中部分切除縱隔胸膜的患者,將引流管經縱隔胸膜置入對側胸腔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胸腔積液的排出,減少了患者術后左側胸腔穿刺或置管的風險,可能對患者術后恢復具有一定的意義。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術后吻合口瘺影響因素及列線圖模型構建

      目的 分析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術后吻合口瘺影響因素并構建列線圖模型。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南京大學附屬金陵醫院接受食管癌根治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SPSS軟件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相關變量后,基于R語言,利用“nomogram”函數建立預測吻合口瘺發生風險的模型,并通過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線驗證預測效果。結果 共收集食管癌患者468例,其中男354例(75.64%)、女114例(24.35%),平均年齡(62.8±7.2)歲;腫瘤主要位于中下段;術后發生吻合口瘺的患者共51例(10.90%)。在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中,年齡、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腫瘤位置、血清白蛋白水平、糖尿病、吻合方式、吻合部位、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可能是術后吻合口瘺的危險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提示,年齡、BMI、腫瘤位置、糖尿病、吻合方式、CRP是吻合口瘺發生的獨立風險因素(P<0.05)。根據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構建列線圖,其ROC曲線下面積為 0.803,校準曲線顯示實際觀測結果與預測結果吻合較好。此外,決策曲線分析表明,新建立的列線圖模型對臨床決策具有重要意義。結論 該模型對于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術后吻合口瘺具有良好的預測效果,對指導臨床觀察和早期篩查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 <table id="gigg0"></table>
  • 松坂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