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gigg0"></table>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屈波" 1條結果
    • 汶川大地震擠壓傷特點與手術方式選擇

      目的 總結5.12 汶川大地震擠壓傷特點和手術方式選擇。 方法 2008 年5 月12 日- 6 月18 日,在汶川大地震救治過程中收治202 例四肢軟組織擠壓傷傷員。男110 例,女92 例;年齡1 歲7 個月~ 16 歲25 例,17 ~ 60 歲129 例,61 歲以上48 例。擠壓時間30 min ~ 154 h。對60 例開放性損傷者行清創包扎或縫合術;16 例18 側肢體毀損者及6 例8 側肢體因擠壓綜合征急性腎功能衰竭者行截肢術;32 例42 側肢體發生筋膜間隙綜合征危象者行筋膜腔切開解壓術;15 例行壞死肌肉切除術31 次;9 例擠壓綜合征急性腎功能衰竭傷員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ontinuous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 結果 2 例在CRRT治療期間因腸道及顱內出血死亡,余200 例傷口或創面全部愈合。其中198 例于治療后15 ~ 120 d 痊愈出院,2 例8 個月后治愈出院;平均住院53 d。22 例26 側肢體截肢術后3 ~ 6 個月均安裝假肢,功能良好。 結論 擠壓傷治療原則是“積極減壓,慎重截肢”,肌肉變硬及肌酸激酶、血鉀增高是筋膜腔切開解壓術的金指標,難以抉擇時寧可早期減壓;壞死肌肉切除不盡或壞死界限不清者應行開放性截肢。

      發表時間:2016-09-01 09:0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 <table id="gigg0"></table>
  • 松坂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