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肖花明, 王毅. 癲癇的藥物治療研究進展. 世界臨床藥物, 2012, 33(1): 22-24.
|
| 2. |
中國抗癲癇協會. 臨床診療指南: 癲癇病分冊.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5.
|
| 3. |
李銀英, 張濤志. ABCC2-24C>T基因多態性對中國癲癇患者卡馬西平劑量和血藥濃度的影響.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 19(8): 75-77.
|
| 4. |
齊明山, 顧浩, 董通, 等. 回、漢族癲癇患者CYP2C9和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苯巴比妥血藥濃度的相關性研究.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1, 28(9): 776-780.
|
| 5. |
朱明媚, 景霞, 孫芳, 等. CYP2C9、CYP2A6基因多態性對丙戊酸鈉血藥濃度的影響.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 37(1): 40-43.
|
| 6. |
白向榮, 姜德春, 王育琴, 等. 中國人群癲癇患者CYP2C19、CYP2C9的基因型對丙戊酸鈉清除率影響的研究.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 2007, 12(12): 1405-1410.
|
| 7. |
楊麗亞, 林衛紅, 張晶, 等. 中國北方漢族癲癇患者UGT1A4基因分布特點及其多態性與拉莫三嗪血藥濃度的關系.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5, 48(3): 180-184.
|
| 8. |
任夏洋, 趙志剛. 抗癲癇藥的藥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0, 26(5): 386-390.
|
| 9. |
李國昌, 陳衛軍, 蒲宇紅. 細胞色素P450酶系與藥物的代謝. 農墾醫學, 2004, 26(1): 26-29.
|
| 10. |
黃靜, 任榕娜. 細胞色素P450酶系與抗癲癇藥物的代謝. 國際兒科學雜志, 2006, 33(3): 167-169.
|
| 11. |
Lopez-Garcia MA, Feria-Romero IA, Fernando-Serrano H, et al. Genetic polymorphisms associated with antiepileptic metabolism. Front Biosci, 2014, 6(2): 377-386.
|
| 12. |
劉立民. UGT基因多態性對癲癇患兒拉莫三嗪/丙戊酸鈉相互作用的影響. 中國醫科大學, 2014.
|
| 13. |
Zou LP, Ding CH, Song ZJ, et al.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induced by levetiracetam. Seizure, 2012, 21(10): 823-825.
|
| 14. |
包丹丹, 張楨. 824例(1495例次)左乙拉西坦血藥濃度監測結果回顧性分析. 中國當代醫藥, 2016, 23(23): 123-125.
|
| 15. |
Quality Assurance and Safety. Essential medicines and health products. WHO Pharmaceuticals Newsletter, 2016, 4: 9.
|
| 16. |
李勝彪. 利用誘導多能干細胞研究丙戊酸誘發Alpers-Huttenlocher綜合征肝毒性的機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5.
|
| 17. |
Lonjou C, Borot N, Sekula P, et al. A European study of HLA-B in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and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related to five high-risk drugs. Pharmacogenet Genomics, 2008, 18(2): 99-107.
|
| 18. |
歐陽華, 劉弋戈. 抗癲癇藥物不良反應分析. 兒科藥學雜志, 2005, 11(4): 57-59.
|
| 19. |
汝繼玲, 何曉靜, 邱楓, 等. 芳香族抗癲癇藥物不良反應與HLA-B~*1502相關性的研究進展. 中國藥學雜志, 2012, 47(1): 1-3.
|
| 20. |
村上重人, 張臨祥. 抗精神失常藥和抗癲癇藥的肝毒性. 日本醫學介紹, 2006, 27(6): 19-23.
|
| 21. |
李國麗, 楊艷華, 王曉鵬. 抗癲癇藥物對肝臟損傷研究的進展. 腦與神經疾病雜志, 2008, 16(3): 233-235.
|
| 22. |
Arif H, Buchsbaum R, Weintraub D, et al. Comparison and predictors of rash associated with 15 antiepileptic drugs. Neurology, 2007, 68(20): 1701-1709.
|
| 23. |
石奕武, 廖衛平. 抗癲癇藥物引起的Stevens-Johnson綜合癥與HLA-B*1502.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2008, 33(1): 94-95.
|
| 24. |
Shi YW, Min FL, Zhou D, et al. HLA-A*24:02 as a common risk factor for antiepileptic drug-induced cutaneous adverse reactions. Neurology, 2017, 88(23): 2183-2191.
|
| 25. |
秦兵, 民福利, 石奕武, 等. 中國南方漢族人群中卡馬西平導致SJS/TEN與HLA-B基因的相關性. 實用醫學雜志, 2012, 28(13): 2136-2139.
|
| 26. |
王旭, 張慶. HLA基因與芳香族抗癲癇藥物誘發皮膚不良反應相關性研究進展.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5, 32(4): 373-375.
|
| 27. |
何曉靜, 菅凌燕, 肇麗梅. EPHX1基因多態性與中國漢族癲癇患者服用卡馬西平所致肝損傷的關聯分析.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14, 34(23): 2003-2006.
|
| 28. |
王學峰. 抗癲藥物不良反應: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 2011, 11(4): 371-373.
|
| 29. |
吳冬海, 邵志華. 長期服用卡馬西平致低鈉血癥一例報告. 微創醫學, 2000, 19(1): 110.
|
| 30. |
徐桂絢, 石秀彩, 孔令恩, 等. 卡馬西平致慢性低鈉血癥.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0, 22(5): 415-415.
|
| 31. |
蘇學寧, 膽迎, 劉洋. 奧卡西平誘發低鈉血癥一例. 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 2014, 14(9): 832-833.
|
| 32. |
孫國先, 徐德宇, 孫安修. 丙戊酸鈉致嚴重低鈉血癥一例.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16, 36(4): 336-337.
|
| 33. |
劉金勇, 劉嘉茵. 多囊卵巢綜合征與癲癇及其治療研究進展. 國際婦產科學雜志, 2006, 33(03): 49-52.
|
| 34. |
喻東山, 張貞瀏. 丙戊酸鈉對女性生殖的不良影響. 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 2008, 35(6): 527-530.
|
| 35. |
王萍, 虞培敏, 朱國行, 等. 癲癇撤藥的研究進展. 中國臨床神經科學, 2011, 19(6): 646-651.
|
| 36. |
常琦, 任明山, 吳元波. 抗癲癇藥物的致畸作用. 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 2016, 23(1): 55-58.
|
| 37. |
高玫梅,石奕武, 于美娟, 等. 抗癲癇藥物皮膚不良反應與HLA-B*1502基因關聯性研究. 中華神經醫學雜志, 2009, 8(5): 493-495, 499.
|
| 38. |
李洪葳, 尹倩, 鐘梅. 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師學會(RCOG)" 妊娠期癲癇指南2016版”要點解讀. 現代婦產科進展, 2017, 26(8): 629-633.
|
| 39. |
吳靜. 丙戊酸鈉治療小兒慢性癲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中國醫學前沿雜志 (電子版), 2015, 7(8): 123-125.
|
| 40. |
王宇卉. 育齡婦女抗癲癇藥的合理使用.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5, 9(11): 4-7.
|
| 41. |
曾艷, 褚燕琦, 王育琴. 抗癲癇藥致胎兒畸形的研究進展. 藥物不良反應雜志, 2007, 9(5): 305-310.
|
| 42. |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美國警告丙戊酸鹽致神經管缺陷的風險. 中國執業藥師, 2010, (4): 17-18.
|
| 43. |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 藥物警戒快訊. 中國藥物警戒, 2016, 13(4): 447-448.
|
| 44. |
孫妍萍, 譚蘭, 于笑峰, 等. 細胞色素P450氧化酶基因多態性與抗癲癇藥物關系研究進展. 中國臨床神經科學, 2007, 15(5): 554-557.
|
| 45. |
王蕊艷, 蔡蘭云, 付麗琴. 抗癲癇藥物皮膚不良反應與HLA-B*1502基因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醫學創新, 2014, 11(34): 20-22.
|
| 46. |
朱攀, 鄭榮遠, 曾慶意, 等. 常見AEDs的兩藥聯合方案治療癲癇部分性發作和全面強直-陣攣發作的長期療效比較研究. 中華醫學峰會暨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第八屆全國中青年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 2015: 186-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