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張俊華, 李幼平, 張伯禮. 循證中醫藥學: 理論與實踐. 中國中藥雜志, 2018, 43(1): 1-7.
|
2. |
雷黃偉, 吳清杰, 陳子文, 等. 中醫藥臨床療效循證評價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20, 35(4): 1637-1641.
|
3. |
徐世杰, 王國為. 中醫醫案的特點及其價值.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 2013, 20(5): 7-11.
|
4. |
張抗, 韓梅, 梁寧, 等. 中醫醫案撰寫與報告規范. 北京中醫藥, 2016, 35(1): 59-62.
|
5. |
盛鳳, 蔣健, 鄭鑫, 等. 中醫辨證論治及個體化治療的臨床研究方法.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1, 26(1): 115-118.
|
6. |
鄒沖, 蔣萌, 蔣衛民, 等. 構建基于臨床大數據真實世界的中醫藥臨床科研模式.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6, 31(10): 4113.
|
7. |
王永炎, 劉保延, 謝雁鳴. 應用循證醫學方法構建中醫臨床評價體系.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03, (3): 17-23.
|
8. |
高凡珠, 謝雁鳴, 王永炎. 中醫復雜干預與療效綜合評價.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0, 16(6): 527-529.
|
9. |
王階, 郭麗麗, 王永炎. 中藥方劑有效成(組)分配伍研究. 中國中藥雜志, 2006, (1): 5-9.
|
10. |
宋瑋, 潘穎營, 饒響書, 等. 中醫方劑配伍方法探析.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22, 28(9): 1416-1418, 1465.
|
11. |
魏緒強, 何麗云, 劉保延. 實施研究對針灸臨床研究的啟示與思考. 中醫雜志, 2020, 61(20): 1783-1789.
|
12. |
Wu XK, Gao JS, Ma HL, et al. Acupuncture and doxylamine-pyridoxine for nausea and vomiting in pregnanc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2×2 factorial trial. Ann Intern Med, 2023, 176(7): 922-933.
|
13. |
Yang Y, Li X, Chen G, et 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tongxinluo)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dcardial infarction: the CTS-AMI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23, 330(16): 1534-1545.
|
14. |
費宇彤, 楊紅, 劉建平. 實用性隨機對照試驗及其在中醫藥領域的應用. 中醫雜志, 2008, (2): 116-118, 122.
|
15. |
徐丹, 張哲, 張會永, 等. 解釋性RCT和實用性RCT在中醫藥臨床研究中應用比較.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1, 29(7): 1529-1532.
|
16. |
支英杰, 謝雁鳴, 翁維良, 等. 結合中醫辨證論治的特點構建中醫臨床復雜干預評價模型.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007, (6): 25-30.
|
17. |
周莎, 帥雨杏, 吉萌萌, 等. SMART兩階段設計與臨床試驗常用兩階段設計的比較.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24, 24(12): 1482-1488.
|
18. |
李欣霖, 張雅靜, 劉建平, 等. 考慮患者偏好的部分隨機臨床試驗在中醫非藥物療法療效評價中的設計與應用. 中醫雜志, 2016, 57(20): 1750-1753, 1767.
|
19. |
商洪才, 田貴華. 單病例隨機對照試驗: 理論與實踐(第1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20.
|
20. |
陳繪佳, 黃海茵, 王振偉, 等. 基于支氣管擴張癥的中醫藥單病例隨機對照試驗方法學研究.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25, 25(3): 319-328.
|
21. |
陳新林, 莫傳偉, 徐謙, 等. 整群隨機試驗的設計、統計分析方法及應用.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5, 15(6): 741-744.
|
22. |
王彬, 閆世艷, 馬利. 階梯設計方法及其在中醫臨床研究中的應用. 中醫雜志, 2016, 57(17): 1481-1485.
|
23. |
邢冬梅, 張俊華, 張伯禮. 中醫臨床研究核心結局指標集形成路徑.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4, 29(5): 1352-1355.
|
24. |
李凱, 張俊華, 張明妍, 等. 中醫藥核心指標集(COS-TCM)研究現狀.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021, 23(8): 2556-2562.
|
25. |
邱瑞瑾, 魏旭煦, 關之玥, 等. 中醫藥領域核心指標集研究現狀及展望.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23, 23(2): 211-220.
|
26. |
陳星, 陳璟, 陳超, 等. 基于氣相色譜-聲表面波傳感器聯用技術的中醫脾胃證候辨識. 世界中醫藥, 2020, 15(11): 1540-1545.
|
27. |
李榮耀, 徐倩, 吳雨璐, 等. 基于《本草綱目》的多模態知識圖譜的構建研究. 現代計算機, 2022, 28(13): 10-17, 24.
|
28. |
胥曉琦. 臨床流行病學應用于中醫科研存在兩大困擾. 中國中醫藥報, 2007-08-08(004).
|
29. |
石兆峰, 趙晨, 商洪才, 等. 中醫個體化研究背景下構建以病機為核心的中醫智能化信息平臺.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024, 26(2): 429-436.
|
30. |
趙晨, 卞兆祥, 商洪才. 辨證論治基本原則下中醫群體化研究的思考及二維RCT設計方法的提出.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5, 30(5): 1391-1396.
|
31. |
王悅, 陳紅, 張根明. 基于中醫復雜性、動態性的干預特點構建中醫隨機對照試驗新型復雜干預模式.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24, 39(3): 1355-1359.
|
32. |
李靜, 商洪才, 趙晨. 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監查的問題分析對策以及中成藥上市后再評價領域監查問題. 中國新藥雜志, 2019, 28(18): 2184-2188.
|
33. |
馬慧琳, 何鎮帆, 張燊, 等. 基于CONSORT-CHM聲明對中藥配方顆粒RCT的質量評價.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25, 25(3): 334-338.
|
34. |
孟慶剛. 中醫臨床療效評價循證證據體系構建探析. 中華中醫學刊, 2018, 36(5): 1031-1034.
|
35. |
Paul JR. President's address clinical epidemiology. J Clin Invest, 1938, 17(5): 539-541.
|
36. |
Feinstein AR, Spitzer WO.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same wine, new label for the Journal of Chronic Diseases. J Clin Epidemiol, 1988, 41(1): 1-7.
|
37. |
Tugwell P. David Lawrence Sackett (DLS) 1934-2015. J Clin Epidemiol, 2016, 69(1): 1-4.
|
38. |
沈洪兵, 趙亞雙, 劉雅文. 流行病學(第10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25.
|
39. |
王家良. 臨床流行病學對臨床科研及循證醫學實踐的科學價值. 實用醫學雜志, 2000, (8): 611-613.
|
40. |
張容瑜, 尹愛田, 安健. 中醫藥循證醫學的發展思路. 中國醫學倫理學, 2011, 24(5): 616-618, 646.
|
41. |
李新龍, 劉巖, 周雪忠, 等. 中醫臨床療效評價研究主題的可視化分析. 中醫雜志, 2017, 58(18): 1558-1561.
|
42. |
侯政昆, 劉鳳斌, 梁穎瑜. 關于中醫臨床試驗的思考.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 2011, 18(1): 3-6.
|
43. |
李京偉. 中西醫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平行亞組化分層隨機、對照試驗. 廣州: 廣州中醫藥大學, 2014.
|
44. |
劉保延. 中醫臨床療效評價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中國科學基金, 2010, 24(5): 268-274.
|
45. |
楊志宏, 洪亞慶, 沈舒文, 等. 中醫臨床療效評價現狀及評價方法的研究進展.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0, 28(6): 1193-1195.
|
46. |
關曼柯, 魏旭煦, 趙晨, 等. 循證決策模式下中醫臨床個體化療效評價研究的定位與未來發展路徑.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20, 20(10): 1124-1129.
|
47. |
李雙婧, 閆世艷, 陸盈. 基于患者偏好分析復合終點的療效評價方法及其對中醫的啟示. 科技導報, 2024, 42(21): 87-93.
|
48. |
馬蓮, 王可彬, 吳圣賢. 基于“理論創新”視角探討證候類中藥新藥的研發. 中國中藥雜志, 2020, 45(20): 5048-5056.
|
49. |
陳光, 王階. 證候類中藥新藥研發的中醫理論基礎探討—基于古代文獻的中醫方藥干預模式研究. 中國中藥雜志, 2020, 45(3): 704-708.
|
50. |
孫昱. 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中藥新藥評價思路探討. 中國藥事, 2020, 34(7): 749-753.
|
51. |
陳嘉莉, 馬自強, 蘭亞杰, 等.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醫療信息共享研究綜述. 計算機應用研究, 2024, 41(9): 2573-2584.
|
52. |
趙國楨, 郭詩琪, 龐華鑫, 等. 基于中醫臨床診療數據的真實世界及人工智能研究思路與挑戰. 中醫雜志, 2023, 64(21): 2170-2175.
|
53. |
中國科協. 中國科協發布2019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科技傳播, 2019, 11(14): 10.
|
54. |
仝小林, 房敏, 高慧, 等. 2021年度中醫藥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中醫雜志, 2021, 62(11): 921-929.
|
55. |
中華中醫藥學會. 2022年度中醫藥重大科學問題, 工程技術難題及產業技術問題. 中醫雜志, 2022, 63(14): 1301-1312.
|
56. |
程海波, 張磊, 付勇, 等. 2023年度中醫藥重大科學問題, 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技術問題. 中醫雜志, 2023, 64(14): 1405-1421.
|
57. |
侯政昆, 劉鳳斌, 陳新林, 等. 循證量表: 現代中醫生產力下臨床結局評價困境的突圍方向.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6, 31(10): 3872-38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