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務院. 關于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通知. Available at: http://www.satcm.gov.cn/fajiansi/zhengcewenjian/2018-03-24/2484.html.
|
| 2. |
胡丹, 康德英, 洪旗, 等. 中醫藥系統評價中的異質性分析與處理.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0, 10(4): 488-491.
|
| 3. |
陳耀龍, 李幼平, 杜亮, 等. 醫學研究中證據分級和推薦強度的演進.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08, 8(2): 127-133.
|
| 4. |
劉建平. 傳統醫學證據體的構成及證據分級的建議.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7, 27(12): 1061-1065.
|
| 5. |
郭旭. 針灸臨床實踐指南制訂中文獻檢索, 證據評估及專家共識方法的研究. 北京: 中國中醫科學院, 2008.
|
| 6. |
馬伯英. EBM分級標準與中醫臨床研究評價體系的建立.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010, 12(1): 41-43.
|
| 7. |
李敬華. 中醫治療文獻質量評價方法及示范應用研究. 北京: 中國中醫科學院, 2009.
|
| 8. |
任玉蘭, 吳曦, 梁繁榮. 基于循證醫學的針灸臨床研究證據評價體系的初步構建. 中國針灸學會, 上海中醫藥大學. 中國針灸學會第九屆全國中青年針灸推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北京: 中國針灸學會, 2010: 8.
|
| 9. |
王階, 何慶勇, 姚魁武, 等. 中醫臨床證據分級與評分體系研究.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 福建省人民政府.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第三卷).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學術部, 2010: 5.
|
| 10. |
熊俊, 杜元灝, 黎波. 《針灸臨床證據》編撰方法學初步探討.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循證醫學委員會. 循證醫學方法在中西醫結合皮膚病臨床研究中的應用論文集. 北京: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 2012: 5.
|
| 11. |
汪受傳, 虞舜, 趙霞, 等. 循證性中醫臨床診療指南研究的現狀與策略.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2, 27(11): 2759-2763.
|
| 12. |
汪受傳, 陳爭光, 徐珊, 等. 建立循證中醫臨床實踐指南證據分級體系的構想.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013, 15(7): 1488-1492.
|
| 13. |
李慧, 陳耀龍, 謝秀麗, 等. 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實踐指南制修訂方法—證據質量分級.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6, 31(7): 2652-2656.
|
| 14. |
李慧, 陳耀龍, 謝秀麗, 等. 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實踐指南制修訂方法—推薦意見與共識.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6, 31(7): 2657-2661.
|
| 15. |
衷敬柏. 建立適合中醫臨床診療證據評價方法的建議.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6, 31(4): 1146-1148.
|
| 16. |
廖星, 謝雁鳴. 上市后中藥臨床安全性循證證據體評價研究.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7, 37(1): 109-114.
|
| 17. |
呂中茜, 郭義, 陳澤林, 等. 針灸臨床實踐指南制訂中證據體的評估方法探索—分層證據評分法. 中國針灸, 2018, 38(10): 1115-1118.
|
| 18. |
錢靜華, 郭志麗. 構建適合中醫藥特征的臨床證據評價體系.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8, 33(10): 4302-4304.
|
| 19. |
陳薇, 方賽男, 劉建平. 基于證據體的中醫藥臨床證據分級標準建議.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9, 39(3): 358-364.
|
| 20. |
張磊. 中醫古籍防治證據評價分級量表的研制及應用. 北京: 中國中醫科學院, 2019.
|
| 21. |
李承羽, 趙晨, 陳耀龍, 等. 中醫藥臨床指南/共識中推薦意見分級標準的制訂. 中醫雜志, 2020, 61(6): 486-492.
|
| 22. |
陳薇, 陳可冀, 劉建平. 中醫藥真實世界研究證據的構成及分級標準建議.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1, 41(5): 608-611.
|
| 23. |
姚鈺寧, 曹克剛, 托托, 等. 基于專家問卷的中醫古籍證據分級及推薦方法的構建. 中醫雜志, 2021, 62(7): 572-576.
|
| 24. |
王永炎, 劉保延, 謝雁鳴. 應用循證醫學方法構建中醫臨床評價體系.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03, 9(3): 17-23.
|
| 25. |
關曼柯, 魏旭煦, 趙晨, 等. 循證決策模式下中醫臨床個體化療效評價研究的定位與未來發展路徑.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20, 20(10): 1124-1129.
|
| 26. |
張曉雨, 商洪才. 近十年國內中醫藥臨床研究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中醫雜志, 2018, 59(21): 1808-1811.
|
| 27. |
陳耀龍, 劉蕭, 王燕平, 等. 西醫指南與中醫藥指南: 在相互學習中共同提高. 協和醫學雜志, 2020, 11(5): 615-620.
|
| 28. |
Trustworthy IOMU, Guidelines CP.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we can trust.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US), 2011.
|
| 29. |
Djulbegovic B, Guyatt GH. Progress i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 quarter century on. Lancet, 2017, 390(10092): 415-423.
|
| 30. |
GRADE Working Group. Available at:http://www. grade‐workinggroup.org.
|
| 31. |
謝茂松. 強勢西醫思維下, 中醫何以挺立中醫思維: 破解中西醫之爭的關鍵點. 人民論壇, 2020, 670(15): 50-52.
|
| 32. |
李涵, 孫楊, 張曉雨, 等. 以證統病—中醫臨床思維的回歸與創新. 世界中醫藥, 2019, 14(10): 2552-2556,2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