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胃癌微創外科理念及腹腔鏡器械設備的升級,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應運而生,并逐漸成為胃癌外科研究的新舞臺。單孔腹腔鏡胃切除術比傳統多孔腹腔鏡手術創傷更小,美容效果更好,術后疼痛更輕,恢復更快。但是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難度更大,技術要求更高,限制了其進一步推廣應用。雖然大量研究已經提示了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但是仍然缺乏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支撐。筆者對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的發展歷程、當前現狀及發展前景進行探討。
胃癌腔鏡外科經過30多年的探索,已基本解決了核心爭議問題[1-6]。在手術安全性和腫瘤根治性得到保證的前提下,胃癌外科醫生致力于追求更進一步的微創效果,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應運而生。與傳統腹腔鏡(多孔腹腔鏡)相比,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具有術后疼痛更輕、美觀效果更好等優點,并且在獲取淋巴結數目、腫瘤遠近切緣距離、總體費用、長期腫瘤學療效方面不劣于傳統腹腔鏡手術。然而,由于減少了操作孔道,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難度更大,技術要求更高,目前仍然缺乏多中心、前瞻性、大樣本臨床研究證據。因此,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的發展仍任重道遠,需提高其規范性和可操作性方能進一步推廣應用并造福于患者。
1 發展歷程—水到渠成
經典的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通常需要5個戳孔操作并輔助小切口來完成淋巴結清掃和消化道重建。腹壁戳孔數目越多,腹壁的創傷和疼痛感就越明顯,發生包括戳孔出血、戳孔感染、戳孔疝、腫瘤種植等[7-11]戳孔并發癥的風險就越大。隨著微創理念和腹腔鏡手術技術的進步,國內外學者一直在思考探索腹腔鏡手術如何能夠更加微創。日本學者Omori等[7]在2011年首次報道了單孔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應用于早期胃癌切除,在該研究中,單孔腹腔鏡遠端胃切除、D1淋巴結清掃術治療早期胃癌的中位手術時間為344 min(282~385 min)、中位淋巴結清掃時間為155 min(130~183 min),中位失血量為25 mL(0~100 mL),清掃淋巴結數目平均為67枚,術后無嚴重圍術期并發癥或死亡病例。雖然Omori是通過增加2個針式輔助孔完成的手術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單孔手術,但這仍然是文獻檢索到的單孔腹腔鏡胃切除手術的首次成功案例,為它治療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供了初步證據;美中不足的是手術時間較長,考慮與技術不成熟有關,該研究還揭示了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存在的諸多挑戰,如器械干擾、缺少對抗牽引、缺乏有效的三角牽拉等。2012年Park等[12]報道了真正意義上的2例純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腹腔鏡遠端胃切除+D1淋巴結清掃術的時間分別為280 min和270 min,術中估計出血量分別為90 mL和70 mL,術后均無并發癥發生,該研究者認為該術式是安全可行的,同時指出對腰圍較大的肥胖患者實施單孔操作較為困難。
因“同軸效應”所致器械之間的相互干擾,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相較常規5孔法腹腔鏡手術存在視野顯露困難、操作難度偏大等問題,使得此技術現階段尚未得到廣泛、合理應用。理論上,減少腹腔鏡手術的戳孔數量,在術后腹壁疼痛及美容效果方面存在獲益,但是由于操作孔的減少,術中助手能提供的幫助有限,缺乏有效的對抗牽引和良好顯露,操作難度會相應增加;而且器械和鏡頭集中在一個部位進腹,存在“筷子效應”互相干擾的情況,均會導致操作難度明顯增加;此外,由于腹腔鏡胃癌手術的創面廣泛,往往需要留置腹腔引流管以便觀察和引流腹腔積液情況,純單孔腹腔鏡遠端胃癌手術的切口通常取在臍部,若不增加額外的戳孔將引流管直接從臍周切口引出并不合理,不符合就近引流的原則,而單孔加一技術的出現有效地解決了上述難題。單孔加一腹腔鏡胃癌手術是在純單孔的基礎上,通過右上腹預設留置引流管的位置置入一個5 mm戳孔作為輔助操作孔,不會額外增加切口和腹壁創傷,卻可以極大地減少主操作器械與腹腔鏡鏡頭之間的相互干擾,加上合理的鏡下懸吊技術,能夠最大限度地改善手術視野的顯露,在實現單孔技術微創的基礎上有效避免了“筷子效應”。中國醫師協會微無創專業委員會外科單孔學組2020年首次制定了《單孔加一腹腔鏡胃癌手術操作專家共識(2020版)》[13],制定了單孔加一腹腔鏡胃癌手術的適應證與禁忌證、手術步驟和應用規范。該共識認為,單孔加一腹腔鏡胃癌手術將主操作孔獨立出來,既改善了術野的顯露,也減少了主刀與扶鏡手之間的相互干擾,從而降低了手術難度。而應用繞或經臍的小切口,優越的愈合與美容效果更利于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提高及自信心的恢復。單孔加一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實施應以傳統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適應證與禁忌證為基礎,初期開展單孔加一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建議由遠端胃癌根治術開始,同時應嚴格把握手術適應證。該共識為單孔腹腔鏡胃癌規范化實施提供了指導與參考,有利于此項技術的推廣,有效地推進了單孔加一腹腔鏡胃癌手術在我國規范、有序、健康地發展,將使更多符合條件的胃癌患者受益。
2 研究現狀—長風破浪
目前,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研究證據以病例報道及回顧性研究為主,臨床應用證據級別低。但腔鏡外科醫師對于單孔腹腔鏡技術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逐步攻克了技術上的難點,術式也從相對簡單的單孔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12, 14-16]發展到更為復雜的單孔腹腔鏡全胃根治性切除術[17-18],并從手術安全性到腫瘤學療效逐步加以驗證。
當前證據表明,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安全性較好。2013年Kong等[14]報道了4例單孔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的初期經驗,手術時間平均為280 min,術中出血量平均為162 mL,均未發生術中或術后并發癥,因此,該研究者認為,對于有經驗的腹腔鏡外科醫師,單孔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安全可行。韓國Ahn等[18]報道了2例單孔腹腔鏡全胃切除并D1+β淋巴結清掃術,手術時間分別為175 min和205 min,術中估計出血量分別為50 mL和60 mL,術后均無并發癥發生,美容效果好、術后疼痛輕。值得注意的是,歐洲的Ertem等[17]報道了1例單孔腹腔鏡全胃切除并D2淋巴結清掃手術,手術時間282 min,清掃淋巴結34枚,術后住院時間僅8 d,無并發癥發生。筆者所在團隊結合本中心腹腔鏡胃癌手術的經驗自主研發了單孔多通道腹腔鏡操作平臺進行單孔加一腹腔鏡胃癌手術,初期報道的30例單孔加一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性患者術中未發生嚴重并發癥,無死亡病例,手術時間為(197.8±46.9)min,術中出血量的中位數(四分位間距)為30(31.25)mL,淋巴結清掃數目為(38.7±14.1)枚,增加戳孔率為3.3%(1/30),無中轉開腹手術,術后住院時間為(6.1±2.1) d,無術后并發癥、無死亡病例,進一步證實了單孔加一腹腔鏡胃癌手術安全可行[19-20]。在此基礎上,通過對照研究證實單孔加一遠端胃癌根治術與傳統5孔腹腔鏡胃癌手術相比[21],其安全性相當,術后恢復更快,住院時間更短,單孔加一遠端胃癌根治術與傳統5孔腹腔鏡胃癌手術的手術時間 [(194.3±51.2) min比(198.4±46.7) min]和淋巴結清掃數目 [(39.3±15.0)枚比(36.3±22.3)枚]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此外,本團隊進一步探索了單孔加一全胃切除術[22],1例單孔加一腹腔鏡全胃切除并D2淋巴結清掃的手術時間為198 min,出血量為30 mL,未觀察到嚴重的術中和術后并發癥,清掃淋巴結數目50枚,術后住院時間7 d。為了進一步降低單孔腹腔鏡全胃切除食管空腸吻合的難度,本團隊將Overlap引導管應用于術中引導釘砧精準、便捷置入食管腔,彌補了減孔食管空腸吻合過程中由于缺少助手的協助而造成釘砧置入食管腔困難的情況[23-28]。
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同時也表現出了良好的腫瘤學根治效果。日本的Omori等[29]通過一項傾向評分匹配分析研究發現,與傳統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相比,單孔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在獲取淋巴結數目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的5年總生存率(93.7%比87.6%,P=0.689)及5年無復發生存率(90.0%比87.6%,P=0.958)比較差異亦均無統計學意義。Kunisaki等[10]采取傾向評分匹配法選取74對遠端胃切除和63對全胃切除的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結果顯示,減孔手術安全性及療效與傳統腹腔鏡手術相當,5年總生存率在減孔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與傳統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100%比96.7%)間比較和減孔腹腔鏡全胃切除胃癌根治術與傳統腹腔鏡全胃切除胃癌根治術(91.6%比91.8%)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207、P=0.615),5年無瘤生存率在減孔腹腔鏡全胃切除胃癌根治術和傳統腹腔鏡全胃切除胃癌根治術間比較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92.3%比92.1%,P=0.587),結果提示,對于有經驗的胃癌外科醫生,減孔腹腔鏡手術的戳孔數目減少并不影響遠期腫瘤學療效。Lee等[30]的研究結果提示,單孔腹腔鏡與傳統腹腔鏡胃癌手術在所獲取淋巴結數目和切除標本距腫瘤的遠、近切緣距離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國內有關研究[31-32]亦得出相似結論,提示單孔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與傳統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后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比較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
3 未來展望—守得云開
對于有經驗的術者及高度選擇的病例,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安全可行,但還需要更多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支持。為了更好地回答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問題,國內外多個中心開展了一系列前瞻性臨床研究(表1),研究終點涵蓋術后早期并發癥、術后5年生存率、淋巴結清掃數目等,希望這些研究能夠發現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的真正價值,推動未來單孔腹腔鏡胃癌外科的合理應用。

由于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操作的復雜性,即使是具有豐富傳統腹腔鏡胃切除手術經驗的外科醫生在進行操作時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克服學習曲線。因此,初期開展和探索時必須遵循外科術式研究的IDEAL(Idea,Development,Exploration,Assessment,and Long-term follow up)框架,嚴格遴選有經驗的手術團隊,嚴格篩選合適的患者,并且需要獲得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手術團隊需嚴格把握適應證和禁忌證,初期最好選擇分期早、年齡和體型適中的患者,避免為過度追求切口微創而忽視手術安全和腫瘤學安全,避免為過度追求切口微創而增加腹腔內的創傷,堅絕杜絕為過度追求切口微創而忽略長時間麻醉狀態對患者帶來的系統創傷。
筆者相信,隨著手術技術和相關器械的不斷進步,單孔腹腔鏡在胃癌外科的應用將會具有巨大潛力,前景值得期待。正如當年傳統腹腔鏡胃癌手術起步時遇到重重困難,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也必然不會一帆風順,但是只要堅持規范的技術探索,也必將守得云開見月明。
重要聲明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作者閱讀并理解了《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的政策聲明,沒有利益沖突。
胃癌腔鏡外科經過30多年的探索,已基本解決了核心爭議問題[1-6]。在手術安全性和腫瘤根治性得到保證的前提下,胃癌外科醫生致力于追求更進一步的微創效果,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應運而生。與傳統腹腔鏡(多孔腹腔鏡)相比,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具有術后疼痛更輕、美觀效果更好等優點,并且在獲取淋巴結數目、腫瘤遠近切緣距離、總體費用、長期腫瘤學療效方面不劣于傳統腹腔鏡手術。然而,由于減少了操作孔道,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難度更大,技術要求更高,目前仍然缺乏多中心、前瞻性、大樣本臨床研究證據。因此,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的發展仍任重道遠,需提高其規范性和可操作性方能進一步推廣應用并造福于患者。
1 發展歷程—水到渠成
經典的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通常需要5個戳孔操作并輔助小切口來完成淋巴結清掃和消化道重建。腹壁戳孔數目越多,腹壁的創傷和疼痛感就越明顯,發生包括戳孔出血、戳孔感染、戳孔疝、腫瘤種植等[7-11]戳孔并發癥的風險就越大。隨著微創理念和腹腔鏡手術技術的進步,國內外學者一直在思考探索腹腔鏡手術如何能夠更加微創。日本學者Omori等[7]在2011年首次報道了單孔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應用于早期胃癌切除,在該研究中,單孔腹腔鏡遠端胃切除、D1淋巴結清掃術治療早期胃癌的中位手術時間為344 min(282~385 min)、中位淋巴結清掃時間為155 min(130~183 min),中位失血量為25 mL(0~100 mL),清掃淋巴結數目平均為67枚,術后無嚴重圍術期并發癥或死亡病例。雖然Omori是通過增加2個針式輔助孔完成的手術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單孔手術,但這仍然是文獻檢索到的單孔腹腔鏡胃切除手術的首次成功案例,為它治療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供了初步證據;美中不足的是手術時間較長,考慮與技術不成熟有關,該研究還揭示了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存在的諸多挑戰,如器械干擾、缺少對抗牽引、缺乏有效的三角牽拉等。2012年Park等[12]報道了真正意義上的2例純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腹腔鏡遠端胃切除+D1淋巴結清掃術的時間分別為280 min和270 min,術中估計出血量分別為90 mL和70 mL,術后均無并發癥發生,該研究者認為該術式是安全可行的,同時指出對腰圍較大的肥胖患者實施單孔操作較為困難。
因“同軸效應”所致器械之間的相互干擾,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相較常規5孔法腹腔鏡手術存在視野顯露困難、操作難度偏大等問題,使得此技術現階段尚未得到廣泛、合理應用。理論上,減少腹腔鏡手術的戳孔數量,在術后腹壁疼痛及美容效果方面存在獲益,但是由于操作孔的減少,術中助手能提供的幫助有限,缺乏有效的對抗牽引和良好顯露,操作難度會相應增加;而且器械和鏡頭集中在一個部位進腹,存在“筷子效應”互相干擾的情況,均會導致操作難度明顯增加;此外,由于腹腔鏡胃癌手術的創面廣泛,往往需要留置腹腔引流管以便觀察和引流腹腔積液情況,純單孔腹腔鏡遠端胃癌手術的切口通常取在臍部,若不增加額外的戳孔將引流管直接從臍周切口引出并不合理,不符合就近引流的原則,而單孔加一技術的出現有效地解決了上述難題。單孔加一腹腔鏡胃癌手術是在純單孔的基礎上,通過右上腹預設留置引流管的位置置入一個5 mm戳孔作為輔助操作孔,不會額外增加切口和腹壁創傷,卻可以極大地減少主操作器械與腹腔鏡鏡頭之間的相互干擾,加上合理的鏡下懸吊技術,能夠最大限度地改善手術視野的顯露,在實現單孔技術微創的基礎上有效避免了“筷子效應”。中國醫師協會微無創專業委員會外科單孔學組2020年首次制定了《單孔加一腹腔鏡胃癌手術操作專家共識(2020版)》[13],制定了單孔加一腹腔鏡胃癌手術的適應證與禁忌證、手術步驟和應用規范。該共識認為,單孔加一腹腔鏡胃癌手術將主操作孔獨立出來,既改善了術野的顯露,也減少了主刀與扶鏡手之間的相互干擾,從而降低了手術難度。而應用繞或經臍的小切口,優越的愈合與美容效果更利于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提高及自信心的恢復。單孔加一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實施應以傳統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適應證與禁忌證為基礎,初期開展單孔加一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建議由遠端胃癌根治術開始,同時應嚴格把握手術適應證。該共識為單孔腹腔鏡胃癌規范化實施提供了指導與參考,有利于此項技術的推廣,有效地推進了單孔加一腹腔鏡胃癌手術在我國規范、有序、健康地發展,將使更多符合條件的胃癌患者受益。
2 研究現狀—長風破浪
目前,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研究證據以病例報道及回顧性研究為主,臨床應用證據級別低。但腔鏡外科醫師對于單孔腹腔鏡技術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逐步攻克了技術上的難點,術式也從相對簡單的單孔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12, 14-16]發展到更為復雜的單孔腹腔鏡全胃根治性切除術[17-18],并從手術安全性到腫瘤學療效逐步加以驗證。
當前證據表明,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安全性較好。2013年Kong等[14]報道了4例單孔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的初期經驗,手術時間平均為280 min,術中出血量平均為162 mL,均未發生術中或術后并發癥,因此,該研究者認為,對于有經驗的腹腔鏡外科醫師,單孔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安全可行。韓國Ahn等[18]報道了2例單孔腹腔鏡全胃切除并D1+β淋巴結清掃術,手術時間分別為175 min和205 min,術中估計出血量分別為50 mL和60 mL,術后均無并發癥發生,美容效果好、術后疼痛輕。值得注意的是,歐洲的Ertem等[17]報道了1例單孔腹腔鏡全胃切除并D2淋巴結清掃手術,手術時間282 min,清掃淋巴結34枚,術后住院時間僅8 d,無并發癥發生。筆者所在團隊結合本中心腹腔鏡胃癌手術的經驗自主研發了單孔多通道腹腔鏡操作平臺進行單孔加一腹腔鏡胃癌手術,初期報道的30例單孔加一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性患者術中未發生嚴重并發癥,無死亡病例,手術時間為(197.8±46.9)min,術中出血量的中位數(四分位間距)為30(31.25)mL,淋巴結清掃數目為(38.7±14.1)枚,增加戳孔率為3.3%(1/30),無中轉開腹手術,術后住院時間為(6.1±2.1) d,無術后并發癥、無死亡病例,進一步證實了單孔加一腹腔鏡胃癌手術安全可行[19-20]。在此基礎上,通過對照研究證實單孔加一遠端胃癌根治術與傳統5孔腹腔鏡胃癌手術相比[21],其安全性相當,術后恢復更快,住院時間更短,單孔加一遠端胃癌根治術與傳統5孔腹腔鏡胃癌手術的手術時間 [(194.3±51.2) min比(198.4±46.7) min]和淋巴結清掃數目 [(39.3±15.0)枚比(36.3±22.3)枚]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此外,本團隊進一步探索了單孔加一全胃切除術[22],1例單孔加一腹腔鏡全胃切除并D2淋巴結清掃的手術時間為198 min,出血量為30 mL,未觀察到嚴重的術中和術后并發癥,清掃淋巴結數目50枚,術后住院時間7 d。為了進一步降低單孔腹腔鏡全胃切除食管空腸吻合的難度,本團隊將Overlap引導管應用于術中引導釘砧精準、便捷置入食管腔,彌補了減孔食管空腸吻合過程中由于缺少助手的協助而造成釘砧置入食管腔困難的情況[23-28]。
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同時也表現出了良好的腫瘤學根治效果。日本的Omori等[29]通過一項傾向評分匹配分析研究發現,與傳統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相比,單孔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在獲取淋巴結數目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的5年總生存率(93.7%比87.6%,P=0.689)及5年無復發生存率(90.0%比87.6%,P=0.958)比較差異亦均無統計學意義。Kunisaki等[10]采取傾向評分匹配法選取74對遠端胃切除和63對全胃切除的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結果顯示,減孔手術安全性及療效與傳統腹腔鏡手術相當,5年總生存率在減孔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與傳統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100%比96.7%)間比較和減孔腹腔鏡全胃切除胃癌根治術與傳統腹腔鏡全胃切除胃癌根治術(91.6%比91.8%)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207、P=0.615),5年無瘤生存率在減孔腹腔鏡全胃切除胃癌根治術和傳統腹腔鏡全胃切除胃癌根治術間比較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92.3%比92.1%,P=0.587),結果提示,對于有經驗的胃癌外科醫生,減孔腹腔鏡手術的戳孔數目減少并不影響遠期腫瘤學療效。Lee等[30]的研究結果提示,單孔腹腔鏡與傳統腹腔鏡胃癌手術在所獲取淋巴結數目和切除標本距腫瘤的遠、近切緣距離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國內有關研究[31-32]亦得出相似結論,提示單孔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與傳統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后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比較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
3 未來展望—守得云開
對于有經驗的術者及高度選擇的病例,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安全可行,但還需要更多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支持。為了更好地回答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問題,國內外多個中心開展了一系列前瞻性臨床研究(表1),研究終點涵蓋術后早期并發癥、術后5年生存率、淋巴結清掃數目等,希望這些研究能夠發現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的真正價值,推動未來單孔腹腔鏡胃癌外科的合理應用。

由于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操作的復雜性,即使是具有豐富傳統腹腔鏡胃切除手術經驗的外科醫生在進行操作時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克服學習曲線。因此,初期開展和探索時必須遵循外科術式研究的IDEAL(Idea,Development,Exploration,Assessment,and Long-term follow up)框架,嚴格遴選有經驗的手術團隊,嚴格篩選合適的患者,并且需要獲得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手術團隊需嚴格把握適應證和禁忌證,初期最好選擇分期早、年齡和體型適中的患者,避免為過度追求切口微創而忽視手術安全和腫瘤學安全,避免為過度追求切口微創而增加腹腔內的創傷,堅絕杜絕為過度追求切口微創而忽略長時間麻醉狀態對患者帶來的系統創傷。
筆者相信,隨著手術技術和相關器械的不斷進步,單孔腹腔鏡在胃癌外科的應用將會具有巨大潛力,前景值得期待。正如當年傳統腹腔鏡胃癌手術起步時遇到重重困難,單孔腹腔鏡胃癌手術也必然不會一帆風順,但是只要堅持規范的技術探索,也必將守得云開見月明。
重要聲明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作者閱讀并理解了《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的政策聲明,沒有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