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arteriosclerosis oblierans,ASO)的癥狀從起初的間歇性跛行可逐漸發展至靜息痛,最終可導致肢體遠端的缺血性壞疽或潰瘍[1]。由于ASO的復發率較高,故臨床上對其外科干預成為一大難題。ASO的外科治療有傳統的開放手術,如內膜剝脫術、旁路轉流術等。近些年來腔內介入技術迅速發展,已逐漸取代傳統手術,腔內介入治療有球囊擴張術、支架植入術等。但是有研究[2-3]結果顯示,單純進行球囊擴張或支架置入后長期通暢率較低,尤其是金屬裸支架植入后存在較嚴重的支架內再狹窄的問題。腔內減容治療是目前針對ASO較新的介入治療方式,減容是指使用特定的器械對血管腔內的鈣化斑塊、血栓等物質進行清除,從而獲得通暢的血管腔,減少或避免金屬植入物。目前國內使用較多的減容術式有定向斑塊旋切術、準分子激光消蝕術(excimer laser ablation,ELA)等,而ELA聯合藥物涂層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是一種較新的組合方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簡稱“我院”)于2019年引進ELA設備,臨床應用已趨于成熟,后又于2021年引進DCB后開始使用該組合方式治療ASO。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收治且采用ELA聯合DCB治療ASO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采用ELA聯合DCB治療的ASO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1.2 治療方式
1.2.1 適應證和禁忌證
適應證:① 經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或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檢查診斷為ASO;② 存在明顯的臨床癥狀,如間歇性跛行、下肢疼痛、發涼、麻木癥狀、靜息痛、潰瘍或壞疽等;③ Rutherford分級5~6 級;④ 藥物治療不能改善下肢缺血癥狀,如使用抗凝藥物如利伐沙班、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腸溶片、降血脂藥物阿托伐他汀鈣片及擴血管藥物貝前列素鈉長達1年以上。排除標準:① 不符合ASO診斷的其他下肢缺血性疾病,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急性動脈栓塞等;② 使用其他減容方式治療的ASO患者,如TurboHawk斑塊旋切術、Roterax經皮機械血栓清除等;③ 具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④ 失去血管開通手術機會需進行截肢患者。
1.2.2 術前處理
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個體化處理,如高血壓患者請我院高血壓科調整降壓藥,使術前血壓相對穩定;術前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請內分泌科會診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足部出現潰瘍或壞疽的患者取創面分泌物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并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抗感染藥物,對于創面的護理由我科進修過專科創面護理的護士進行專科護理。所有患者在術前3 d給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和鹽酸罌粟堿擴血管治療。
1.2.3 手術方式
所有患者取仰臥位,常規雙下肢消毒、鋪巾,采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麻醉生效后,靜脈滴注30 mg肝素使患者全身肝素化。逆行穿刺對側股動脈,置入6F動脈鞘,經其置入0.035 inch泥鰍導絲、Cobra導管,使用“翻山”技術至患側股動脈,置入8F長鞘,在患側股動脈處造影,經造影可見血管閉塞段。若導絲通過閉塞段較困難,換用V18導絲通過閉塞段,通過閉塞段后啟動CVX-300氯化氙準分子激光發生系統(美國Spectranetics公司),并沿V18導絲送入Turbo-Elite激光導管,調試至合適能量后,在生理鹽水持續沖洗下對血管閉塞段進行激光消蝕,消蝕完成后使用5 mm或6 mm普通球囊(美國美敦力公司)進行預擴張,再置入5 mm或6 mm的DCB(美國美敦力公司)進行擴張。而對于膝下段動脈閉塞,在完成激光消蝕后,根據管徑給予2 mm或2.5 mm藥物涂層球囊(美國美敦力公司)擴張,手術過程主要步驟見圖1。

a:手術開始時造影提示右股淺動脈自起始處全程閉塞;b:對閉塞的右股淺動脈段進行ELA;d~e:對右股淺動脈使用5 mm的DCB進行全程擴張;f:完成DCB擴張后再次造影提示右股淺動脈顯影良好
1.2.4 術后處理
所有患者術后予以口服利伐沙班(10 mg,1次/d)+阿司匹林(100 mg,1次/d)+貝前列素鈉(40 μg,3次/d)+阿托伐他汀鈣片(10 mg,1次/d),用藥3個月后來門診隨訪調整藥物用量。
1.3 觀察指標及隨訪
ELA聯合DCB治療的手術成功率;術后第3天及術后第3、6、12個月時的踝肱指數(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一期通暢率與保肢(趾)率。隨訪方法:在術后第3天時復查1次ABI;此后采取門診隨訪的方式,分別在術后第3、6、12個月隨訪1次,隨訪內容為:在每次隨訪時,所有患者均行下肢血管彩超檢查并測定ABI;復查下肢CTA,評估患肢功能恢復情況、有無缺血的表現、潰瘍是否愈合以及是否截肢(趾);同時評估術后出現再狹窄和一期通暢情況,再狹窄的定義為:經CTA或DSA等檢查后顯示目標血管的管徑狹窄程度≥50%;一期通暢的定義:在隨訪期間內,未再次采取任何血管內介入治療,目標血管仍然通暢。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術前ABI與術后各個階段ABI的對比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本研究患者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共收集到40例患者,均為單下肢病變,男30例,女10例,年齡49~88歲、(71.9±10.9)歲。合并癥情況:高血壓25例(62.5%)、糖尿病21例(52.5%)、高脂血癥4例(10.0%)、冠心病11例(27.5%)、腦梗病史7例(17.5%)、長期吸煙者19例(47.5%);股淺動脈閉塞患者16例(40.0%),股腘動脈閉塞患者11例(27.5%),腘動脈閉塞患者2例(5.0%),膝下動脈閉塞患者11例(27.5%);Rutherford分級:5級患者23例(57.5%),6級患者17例(42.5%);40例患者病變長度范圍5.6~32.7 cm、(15.9±6.1)cm,慢性完全性閉塞21例(52.5%),有7例(17.5%)是支架內再狹窄的患者。
2.2 近期結果
40例患者(40條肢體)手術成功率為100%,均未出現嚴重的術中并發癥。在隨訪1年時間內,術后第3天、第3、6、12個月時的ABI分別為0.87±0.09、0.82±0.12、0.78±0.10、0.76±0.15,較術前(0.34±0.13)均有明顯提高[均數差(95%CI)分別為0.011(–0.55,–0.50)、0.013(–0.50,–0.44)、0.017(–0.47,–0.40)、0.016(–0.45,–0.38),t值分別為–46.70、–34.94、–25.55、–24.86,P值分別為<0.001、<0.001、0.035、0.048]。術后第3天、第3、6、12個月時的一期通暢率分別為100%(40/40)、97.5%(39/40)、90.0%(36/40)和82.5%(33/40),保肢(趾)率分別為95%(38/40)、92.5%(37/40)、92.5%(37/40)和87.5%(35/40)。
有2例糖尿病足膝下動脈閉塞患者在術前分別有左足第一足趾的嚴重壞疽和右足第2、3足趾的嚴重壞疽,經評估這2例患者出現嚴重壞疽的足趾已無法挽回,故均在術后第3天時轉至我院燒傷科進行截趾清創處理。在術后第3個月時,有1例患者術前曾診斷為糖尿病足膝下段動脈閉塞,左足潰瘍持續加重,經再次造影發現脛前、脛后動脈、腓動脈均顯影不佳,再次行介入開通后效果欠佳,遠端流出道差,故術后第2天轉至燒傷科行左足截趾清創術。在術后第6個月時,有3例患者復查下肢CTA,提示股淺動脈再狹窄,復查ABI均<0.6,且患者自訴下肢疼痛的癥狀較前加重,故均再次給予球囊擴張術后開通再狹窄段血管。在術后第12個月時,有3例患者出現再狹窄,給予球囊擴張處理后再閉塞血管開通,另外隨訪得知有2例均曾診斷為膝下段動脈閉塞且合并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出現足部潰瘍的加重、潰瘍面積增大,出現壞疽等表現,就診于燒傷科并行清創截趾術。
3 討論
隨著血管腔內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如今已取代傳統的開放手術成為治療ASO的首選方法。ELA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低能量準分子激光的物理作用對病變進行消蝕治療,最大的優點是在導絲通過閉塞段困難時可以輔助導絲通過,尤其適合于慢性完全性閉塞和支架內再狹窄的治療[4]。而DCB是球囊攜帶如紫杉醇等抗增殖藥物,能夠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從而達到預防血管再狹窄的功效[5]。研究[6]表明,ELA可以提升DCB抑制內膜增生的效果。
關于ELA聯合DCB治療ASO的療效有較多文獻報道。國內研究者報道,采用ELA聯合DCB治療ASO患者隨訪1年的結果顯示,術后1年的通暢率和保肢率均較高,均在80%以上[7-8]。本研究中的結論與這些文獻報道結論基本一致,提示ELA聯合DCB治療ASO具有良好的一期通暢率,降低截肢率,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既往對于ASO的治療往往采取支架植入較多,支架植入后存在的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支架內再狹窄,由于支架內再狹窄的高發生率,對其治療是一項技術挑戰[9]。ELA目前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治療ASO的支架內再狹窄。有研究者將它與球囊血管成形術(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對比發現,ELA在治療股腘動脈支架內再狹窄方面在隨訪6個月和1年時表現出更低的靶病變血運重建率和較高的輔助通暢率[10]。在處理支架內再狹窄的問題上國內外均有文獻[11-12]報道,這些研究對比了ELA聯合DCB和PTA的治療效果,結果發現,ELA聯合DCB治療支架內再狹窄的一期通暢率明顯高于PTA,并且治療后ABI的提高程度也優于PTA。本研究中,40例患者里有7例患者發生股腘動脈支架內再狹窄,術中DSA均提示支架內長段閉塞,其中有3例患者支架內閉塞段鈣化較嚴重,導絲通過困難,最終使用ELA多次短距離前進逐步消蝕的方法使得導絲通過了真腔,經過12個月隨訪,以上7例患者均未再次接受血管內介入干預。從以上研究結果提示, ELA聯合DCB相比較其他腔內治療方式在治療股腘動脈支架內再狹窄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近中期療效滿意。
糖尿病患者發生ASO的概率是無糖尿病患者的4倍,合并糖尿病的ASO患者更容易發生肢體缺血事件和更大的功能障礙[13]。糖尿病患者下肢潰瘍的愈合能力差,是因為血管閉塞使得足部缺血、缺氧,而且缺氧會加重炎癥反應,使得潰瘍遷延不愈[14]。糖尿病患者出現ASO時,以膝下段動脈閉塞較多見,加上膝下動脈管腔細,限制了如TurboHawk斑塊旋切系統等減容裝置的應用,而ELA系統的導管直徑相對較細,可通過膝下動脈[15]。關于ELA聯合DCB治療糖尿病足膝下動脈閉塞已有多篇文獻報道。國內研究者[16-17]報道,對糖尿病足合并膝下動脈閉塞患者采用ELA聯合DCB治療取得了較好成果,認為它能有效降低截肢風險,同時顯著促進潰瘍的愈合進程。本研究中,糖尿病足膝下動脈閉塞患者有11例(11條患肢),其中有6例患者在隨訪了1年后,足部潰瘍基本已經愈合,但仍有5例患者在隨訪過程中接受了清創截趾術,分析認為糖尿病足膝下動脈閉塞的復發率較高,且部分患者的依從性較差,術后未重視血糖的控制,導致截肢(趾)不良結局發生。
總之,從本研究結果以及結合文獻報道結果提示,ELA聯合DCB在治療ASO方面展現出了較高的一期通暢率和較低的截肢(趾)率,而且該術式安全、成功率高,接受該術式的患者均未出現嚴重的術中并發癥,近期療效值得肯定,是治療ASO的一種新穎且有效的腔內減容治療。但是本研究結論的不足之處也需要看到:① 僅為單中心病例且樣本量相對較少,其普適性還需要驗證,而且其遠期療效仍待進一步長期隨訪觀察長期通暢率情況;② 健康宣教不足,使得部分糖尿病足膝下動脈閉塞患者在術后仍不重視血糖的控制,導致了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加重下肢潰瘍甚至截肢(趾)等的不良結局;③ 未設置對照組,我中心除了ELA還開展了TurboHawk斑塊旋切等減容術式,未能將ELA與其他減容術式做對比,判斷哪種減容術式療效更佳,今后可對此進行對比研究,以為患者選擇更為合適治療方式。
重要聲明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全體作者閱讀并理解了《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的政策聲明,我們沒有相互競爭的利益。
作者貢獻聲明:祖力凱爾·艾尼瓦負責該文章的撰寫與修改、統計學分析;楊建平、唐加熱克負責隨訪與數據的收集;管圣為該40例患者的主刀醫師,并負責實驗方案的設計。
倫理聲明:本研究通過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批文編號:KY2023091801)。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arteriosclerosis oblierans,ASO)的癥狀從起初的間歇性跛行可逐漸發展至靜息痛,最終可導致肢體遠端的缺血性壞疽或潰瘍[1]。由于ASO的復發率較高,故臨床上對其外科干預成為一大難題。ASO的外科治療有傳統的開放手術,如內膜剝脫術、旁路轉流術等。近些年來腔內介入技術迅速發展,已逐漸取代傳統手術,腔內介入治療有球囊擴張術、支架植入術等。但是有研究[2-3]結果顯示,單純進行球囊擴張或支架置入后長期通暢率較低,尤其是金屬裸支架植入后存在較嚴重的支架內再狹窄的問題。腔內減容治療是目前針對ASO較新的介入治療方式,減容是指使用特定的器械對血管腔內的鈣化斑塊、血栓等物質進行清除,從而獲得通暢的血管腔,減少或避免金屬植入物。目前國內使用較多的減容術式有定向斑塊旋切術、準分子激光消蝕術(excimer laser ablation,ELA)等,而ELA聯合藥物涂層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是一種較新的組合方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簡稱“我院”)于2019年引進ELA設備,臨床應用已趨于成熟,后又于2021年引進DCB后開始使用該組合方式治療ASO。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收治且采用ELA聯合DCB治療ASO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采用ELA聯合DCB治療的ASO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1.2 治療方式
1.2.1 適應證和禁忌證
適應證:① 經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或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檢查診斷為ASO;② 存在明顯的臨床癥狀,如間歇性跛行、下肢疼痛、發涼、麻木癥狀、靜息痛、潰瘍或壞疽等;③ Rutherford分級5~6 級;④ 藥物治療不能改善下肢缺血癥狀,如使用抗凝藥物如利伐沙班、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腸溶片、降血脂藥物阿托伐他汀鈣片及擴血管藥物貝前列素鈉長達1年以上。排除標準:① 不符合ASO診斷的其他下肢缺血性疾病,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急性動脈栓塞等;② 使用其他減容方式治療的ASO患者,如TurboHawk斑塊旋切術、Roterax經皮機械血栓清除等;③ 具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④ 失去血管開通手術機會需進行截肢患者。
1.2.2 術前處理
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個體化處理,如高血壓患者請我院高血壓科調整降壓藥,使術前血壓相對穩定;術前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請內分泌科會診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足部出現潰瘍或壞疽的患者取創面分泌物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并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抗感染藥物,對于創面的護理由我科進修過專科創面護理的護士進行專科護理。所有患者在術前3 d給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和鹽酸罌粟堿擴血管治療。
1.2.3 手術方式
所有患者取仰臥位,常規雙下肢消毒、鋪巾,采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麻醉生效后,靜脈滴注30 mg肝素使患者全身肝素化。逆行穿刺對側股動脈,置入6F動脈鞘,經其置入0.035 inch泥鰍導絲、Cobra導管,使用“翻山”技術至患側股動脈,置入8F長鞘,在患側股動脈處造影,經造影可見血管閉塞段。若導絲通過閉塞段較困難,換用V18導絲通過閉塞段,通過閉塞段后啟動CVX-300氯化氙準分子激光發生系統(美國Spectranetics公司),并沿V18導絲送入Turbo-Elite激光導管,調試至合適能量后,在生理鹽水持續沖洗下對血管閉塞段進行激光消蝕,消蝕完成后使用5 mm或6 mm普通球囊(美國美敦力公司)進行預擴張,再置入5 mm或6 mm的DCB(美國美敦力公司)進行擴張。而對于膝下段動脈閉塞,在完成激光消蝕后,根據管徑給予2 mm或2.5 mm藥物涂層球囊(美國美敦力公司)擴張,手術過程主要步驟見圖1。

a:手術開始時造影提示右股淺動脈自起始處全程閉塞;b:對閉塞的右股淺動脈段進行ELA;d~e:對右股淺動脈使用5 mm的DCB進行全程擴張;f:完成DCB擴張后再次造影提示右股淺動脈顯影良好
1.2.4 術后處理
所有患者術后予以口服利伐沙班(10 mg,1次/d)+阿司匹林(100 mg,1次/d)+貝前列素鈉(40 μg,3次/d)+阿托伐他汀鈣片(10 mg,1次/d),用藥3個月后來門診隨訪調整藥物用量。
1.3 觀察指標及隨訪
ELA聯合DCB治療的手術成功率;術后第3天及術后第3、6、12個月時的踝肱指數(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一期通暢率與保肢(趾)率。隨訪方法:在術后第3天時復查1次ABI;此后采取門診隨訪的方式,分別在術后第3、6、12個月隨訪1次,隨訪內容為:在每次隨訪時,所有患者均行下肢血管彩超檢查并測定ABI;復查下肢CTA,評估患肢功能恢復情況、有無缺血的表現、潰瘍是否愈合以及是否截肢(趾);同時評估術后出現再狹窄和一期通暢情況,再狹窄的定義為:經CTA或DSA等檢查后顯示目標血管的管徑狹窄程度≥50%;一期通暢的定義:在隨訪期間內,未再次采取任何血管內介入治療,目標血管仍然通暢。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術前ABI與術后各個階段ABI的對比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本研究患者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共收集到40例患者,均為單下肢病變,男30例,女10例,年齡49~88歲、(71.9±10.9)歲。合并癥情況:高血壓25例(62.5%)、糖尿病21例(52.5%)、高脂血癥4例(10.0%)、冠心病11例(27.5%)、腦梗病史7例(17.5%)、長期吸煙者19例(47.5%);股淺動脈閉塞患者16例(40.0%),股腘動脈閉塞患者11例(27.5%),腘動脈閉塞患者2例(5.0%),膝下動脈閉塞患者11例(27.5%);Rutherford分級:5級患者23例(57.5%),6級患者17例(42.5%);40例患者病變長度范圍5.6~32.7 cm、(15.9±6.1)cm,慢性完全性閉塞21例(52.5%),有7例(17.5%)是支架內再狹窄的患者。
2.2 近期結果
40例患者(40條肢體)手術成功率為100%,均未出現嚴重的術中并發癥。在隨訪1年時間內,術后第3天、第3、6、12個月時的ABI分別為0.87±0.09、0.82±0.12、0.78±0.10、0.76±0.15,較術前(0.34±0.13)均有明顯提高[均數差(95%CI)分別為0.011(–0.55,–0.50)、0.013(–0.50,–0.44)、0.017(–0.47,–0.40)、0.016(–0.45,–0.38),t值分別為–46.70、–34.94、–25.55、–24.86,P值分別為<0.001、<0.001、0.035、0.048]。術后第3天、第3、6、12個月時的一期通暢率分別為100%(40/40)、97.5%(39/40)、90.0%(36/40)和82.5%(33/40),保肢(趾)率分別為95%(38/40)、92.5%(37/40)、92.5%(37/40)和87.5%(35/40)。
有2例糖尿病足膝下動脈閉塞患者在術前分別有左足第一足趾的嚴重壞疽和右足第2、3足趾的嚴重壞疽,經評估這2例患者出現嚴重壞疽的足趾已無法挽回,故均在術后第3天時轉至我院燒傷科進行截趾清創處理。在術后第3個月時,有1例患者術前曾診斷為糖尿病足膝下段動脈閉塞,左足潰瘍持續加重,經再次造影發現脛前、脛后動脈、腓動脈均顯影不佳,再次行介入開通后效果欠佳,遠端流出道差,故術后第2天轉至燒傷科行左足截趾清創術。在術后第6個月時,有3例患者復查下肢CTA,提示股淺動脈再狹窄,復查ABI均<0.6,且患者自訴下肢疼痛的癥狀較前加重,故均再次給予球囊擴張術后開通再狹窄段血管。在術后第12個月時,有3例患者出現再狹窄,給予球囊擴張處理后再閉塞血管開通,另外隨訪得知有2例均曾診斷為膝下段動脈閉塞且合并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出現足部潰瘍的加重、潰瘍面積增大,出現壞疽等表現,就診于燒傷科并行清創截趾術。
3 討論
隨著血管腔內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如今已取代傳統的開放手術成為治療ASO的首選方法。ELA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低能量準分子激光的物理作用對病變進行消蝕治療,最大的優點是在導絲通過閉塞段困難時可以輔助導絲通過,尤其適合于慢性完全性閉塞和支架內再狹窄的治療[4]。而DCB是球囊攜帶如紫杉醇等抗增殖藥物,能夠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從而達到預防血管再狹窄的功效[5]。研究[6]表明,ELA可以提升DCB抑制內膜增生的效果。
關于ELA聯合DCB治療ASO的療效有較多文獻報道。國內研究者報道,采用ELA聯合DCB治療ASO患者隨訪1年的結果顯示,術后1年的通暢率和保肢率均較高,均在80%以上[7-8]。本研究中的結論與這些文獻報道結論基本一致,提示ELA聯合DCB治療ASO具有良好的一期通暢率,降低截肢率,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既往對于ASO的治療往往采取支架植入較多,支架植入后存在的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支架內再狹窄,由于支架內再狹窄的高發生率,對其治療是一項技術挑戰[9]。ELA目前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治療ASO的支架內再狹窄。有研究者將它與球囊血管成形術(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對比發現,ELA在治療股腘動脈支架內再狹窄方面在隨訪6個月和1年時表現出更低的靶病變血運重建率和較高的輔助通暢率[10]。在處理支架內再狹窄的問題上國內外均有文獻[11-12]報道,這些研究對比了ELA聯合DCB和PTA的治療效果,結果發現,ELA聯合DCB治療支架內再狹窄的一期通暢率明顯高于PTA,并且治療后ABI的提高程度也優于PTA。本研究中,40例患者里有7例患者發生股腘動脈支架內再狹窄,術中DSA均提示支架內長段閉塞,其中有3例患者支架內閉塞段鈣化較嚴重,導絲通過困難,最終使用ELA多次短距離前進逐步消蝕的方法使得導絲通過了真腔,經過12個月隨訪,以上7例患者均未再次接受血管內介入干預。從以上研究結果提示, ELA聯合DCB相比較其他腔內治療方式在治療股腘動脈支架內再狹窄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近中期療效滿意。
糖尿病患者發生ASO的概率是無糖尿病患者的4倍,合并糖尿病的ASO患者更容易發生肢體缺血事件和更大的功能障礙[13]。糖尿病患者下肢潰瘍的愈合能力差,是因為血管閉塞使得足部缺血、缺氧,而且缺氧會加重炎癥反應,使得潰瘍遷延不愈[14]。糖尿病患者出現ASO時,以膝下段動脈閉塞較多見,加上膝下動脈管腔細,限制了如TurboHawk斑塊旋切系統等減容裝置的應用,而ELA系統的導管直徑相對較細,可通過膝下動脈[15]。關于ELA聯合DCB治療糖尿病足膝下動脈閉塞已有多篇文獻報道。國內研究者[16-17]報道,對糖尿病足合并膝下動脈閉塞患者采用ELA聯合DCB治療取得了較好成果,認為它能有效降低截肢風險,同時顯著促進潰瘍的愈合進程。本研究中,糖尿病足膝下動脈閉塞患者有11例(11條患肢),其中有6例患者在隨訪了1年后,足部潰瘍基本已經愈合,但仍有5例患者在隨訪過程中接受了清創截趾術,分析認為糖尿病足膝下動脈閉塞的復發率較高,且部分患者的依從性較差,術后未重視血糖的控制,導致截肢(趾)不良結局發生。
總之,從本研究結果以及結合文獻報道結果提示,ELA聯合DCB在治療ASO方面展現出了較高的一期通暢率和較低的截肢(趾)率,而且該術式安全、成功率高,接受該術式的患者均未出現嚴重的術中并發癥,近期療效值得肯定,是治療ASO的一種新穎且有效的腔內減容治療。但是本研究結論的不足之處也需要看到:① 僅為單中心病例且樣本量相對較少,其普適性還需要驗證,而且其遠期療效仍待進一步長期隨訪觀察長期通暢率情況;② 健康宣教不足,使得部分糖尿病足膝下動脈閉塞患者在術后仍不重視血糖的控制,導致了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加重下肢潰瘍甚至截肢(趾)等的不良結局;③ 未設置對照組,我中心除了ELA還開展了TurboHawk斑塊旋切等減容術式,未能將ELA與其他減容術式做對比,判斷哪種減容術式療效更佳,今后可對此進行對比研究,以為患者選擇更為合適治療方式。
重要聲明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全體作者閱讀并理解了《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的政策聲明,我們沒有相互競爭的利益。
作者貢獻聲明:祖力凱爾·艾尼瓦負責該文章的撰寫與修改、統計學分析;楊建平、唐加熱克負責隨訪與數據的收集;管圣為該40例患者的主刀醫師,并負責實驗方案的設計。
倫理聲明:本研究通過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批文編號:KY202309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