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比較達芬奇機器人、劍突下胸腔鏡兩種手術方式對前縱隔腫瘤的治療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2021年于北部戰區總醫院胸外科行手術治療前縱隔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手術方式將患者分為機器人組和劍突下胸腔鏡組。比較兩組患者圍術期一般指標(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帶管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疼痛視覺模擬評分,術前術后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差值水平。結果  納入患者113例。機器人組76例(男46例、女30例,中位年齡50歲),劍突下胸腔鏡組37例(男21例、女16例,中位年齡51歲)。機器人組術中出血量[10(5~50)mL vs. 30(10~200)mL]、術后引流量[0(0~1 260)mL vs. 190(0~800)mL]、術后帶管時間[0(0~6)d vs. 2(0~4)d]、術后住院時間[2(1~18)d vs. 3(1~29)d]均少于或短于劍突下胸腔鏡組(P<0.05);機器人組術后疼痛視覺模擬評分略低于劍突下胸腔鏡組[4(1~9)分 vs. 5(1~9)分],但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前術后血紅蛋白差值[10(1~75)g/L vs. 15(1~34)g/L]、紅細胞壓積差值[0.04(0.01~0.16) vs. 0.04(0.01~0.1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機器人組術前術后血清前白蛋白差值[25.5(1.5~153.3)mg/L vs. 36.3(1.1~121.2)mg/L]、血清白蛋白差值[3.4(0.4~16.6)g/L vs. 4.8(0.2~13.5)g/L]低于劍突下胸腔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達芬奇機器人及劍突下胸腔鏡治療前縱隔腫瘤均安全可靠,住院時間短、疼痛輕、利于患者術后快速康復,但機器人手術略有優越性。

引用本文: 劉星池, 許世廣, 劉博, 劉大治, 徐惟, 丁仁泉, 李博, 李思桐, 王述民. 達芬奇機器人與劍突下胸腔鏡前縱隔腫瘤切除術療效比較的回顧性隊列研究.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23, 30(11): 1551-1555. doi: 10.7507/1007-4848.202112015 復制

  • 上一篇

    肺癌患者圍手術期自我報告疼痛評分與臨床記錄的一致性分析
  • 下一篇

    基于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手汗癥日間手術安全性與可行性的回顧性隊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