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翁永振. 精神分裂癥的康復操作手冊.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
|
| 2. |
郭紅利, 崔奎友, 陶玉芬, 等. 社區綜合性精神康復措施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作用.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09, 35(7): 430-432.
|
| 3. |
唐兢, 吳克明, 劉德安, 等. 社區-家庭康復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干預分析. 上海醫藥, 2013, 34(8): 60-62.
|
| 4. |
沈玉蓉, 黃彩, 朱丹華, 等. 精神康復會所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干預效果評價. 中國民康醫學, 2013, 25(23): 79-82.
|
| 5. |
謝紅濤, 陶梅芳, 章暉. 綜合康復治療對社區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影響的3年隨訪. 上海精神醫學, 2009, 21(2): 74-77.
|
| 6. |
鄧春繼, 栗克清, 杜波, 等. 日間康復訓練對首發恢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康復效果的評價.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9, 17(6): 655-656.
|
| 7. |
彭紅艷, 鄧仁奎, 饒小翠, 等. 精神分裂癥衰退期病人的康復治療探討.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0, 9(12): 909-910.
|
| 8. |
顧則娟, 張鎮靜, 丁霞芬, 等. 病房無縫隙護理服務模式的研究. 中國護理管理, 2006, 6(9): 21-23.
|
| 9. |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ND-3) . 濟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 75-78.
|
| 10. |
Kopelowicz Alex, Liberman Paul. Integrating treatment with rehabilitation for persons with major mental illnesses. Psychiatr Serv, 2003, 54(11): 1491-1498.
|
| 11. |
傅廣宛, 侯志潔. 無縫隙醫療機構的管理理念和實踐分析.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 2003, 19(8): 477-479.
|
| 12. |
王丹, 文紅, 賀建軍. 精神分裂癥患者婚育狀況與社會功能在男女性別間的差異研究. 華西醫學, 2015, 30(2): 290-294.
|
| 13. |
張海杰, 靳新霞. 社區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及生存質量的影響. 精神醫學雜志, 2009, 22(5): 368-370.
|
| 14. |
李遵清, 仇春革, 仇愛玫, 等. 家庭訪視對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環境和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 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5(9): 816-818.
|
| 15. |
R?ssler W, Horst A, Salize J. Voluntary aids in psychiatry. Psychiatr Prax, 1996, 23(4): 168-171.
|
| 16. |
張瑞芬, 夏娟靜, 盛玲, 等. 家庭干預前后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支持與社會功能的相關性研究. 現代護理, 2006, 12(22): 2138-2139.
|
| 17. |
王國英. 家庭關懷與腦出血患者康復的相關影響分析. 中國社區醫師: 醫學專業, 2011, 13(35): 44.
|
| 18. |
劉輝, 鄭豫珍, 楊麗萍, 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從醫院到社區無縫隙護理管理模式的應用.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12): 1061-1066.
|
| 19. |
王蘭, 黃正文, 亢林萍, 等. 產科無縫隙護理體會. 齊魯護理雜志, 2006, 12(8): 772-773.
|